支招:让我们假设一下,你有一条漂亮的金项链。有一天我看见了,非要你借给我戴两天,你觉得这种要求不可思议,随便找个借口拒绝。如果我因此指责你很小气,没有分享精神,你会不会满腹委屈,同时觉得我荒唐透顶?
在我们看来,孩子拒绝分享的不过是一本书、一个玩具,把这些东西借给小朋友,有什么大不了呢?可它们也许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快乐,都是他的心肝宝贝。它们对他的价值,与金项链对于你的价值是一样的,如果你做不到爽快地把金项链借给别人戴两天,也就无权过分指责他“小气”。
当然,不过分指责他“小气”,不代表不进行适当的引导,但你得抓住合适的机会。孩子是生活在群体中的,如果他每次都不愿将自己的书籍和玩具借给别人,当他羡慕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意时,想必也不能轻易到手。如果你和孩子的沟通一向不错,当他遭遇此类“挫折”时,你也能观察到他的情绪变化。这时就是教育良机。在我看来,与其教育他不要“小气”,不如教育他学会“交换”,跟他耐心分析原因;尝试告诉他,当他的书和玩具用不着时,也许可以借给其他小朋友,只要让他们别弄坏就行了,这样以后自己想借东西时,也会比较容易。
其实我觉得,你家小儿不一定不明白这个道理,他冒着“焦虑”的代价,把书借给别人,未必就一点都不图回报。不过,你跟他把道理讲得浅显明白,他就能更轻松地学会与他人分享。
(转载自广州日报)